专家点评
准确认定事实是严格依法行政和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基础和关键
——某公司不服北京市某街道办事处限期拆除决定书行政复议案
成协中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准确认定事实是行政执法中进行法律适用的前提,也是不少行政执法案件的争议焦点。在本案中,某小餐饮公司为满足消防部门关于双疏散通道的要求在外墙搭建的钢制楼梯,是否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成为争议的焦点问题。这一问题,既是事实认定问题,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属性。
面对这一问题,行政复议机关没有草率定论,而是严谨深入地开展审查工作。复议机关主动沟通协调多方主体,组织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专家及消防支队召开专题协调会,还邀请属地工商联参与调解。各方围绕楼梯建设背景、功能用途、结构特点及法律适用展开充分论证。区消防救援支队现场核查后出具书面意见,确认楼梯符合消防疏散功能要求。结合规范规定与消防安全管理实际需求,最终达成共识:涉案楼梯为“室外专用消防钢楼梯”,因其特殊消防功能属性,在满足疏散要求前提下,不计入建筑面积且无需单独办理规划许可,不属于违法建设。
这一事实认定为后续的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通过多轮沟通协调、释法明理,推动被申请人主动撤销《限期拆除决定书》,申请人随之自愿撤回复议申请,实现行政争议“案结事了”。这一实践成果不仅切实维护了申请人合法权益,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更通过行政机关自我纠错的良性示范,有效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生动诠释了行政复议制度在统筹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平衡方面的独特制度优势。
这一过程正是严格依法行政的生动注脚。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执法主体,对违建的认定本应建立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法律适用准确的基础之上。但在本案中,其未能充分考量涉案楼梯的功能性价值及特殊规范要求,暴露出执法过程中的瑕疵。而复议机关通过专业审慎的审查,及时纠偏,以法治思维重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根基,切实维护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从这起行政复议案件的成功处理不难看出,事实认定、依法行政与争议化解三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行政复议机关通过调取原始档案、询问当事人、实地勘查等方式,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条,确保事实认定经得起法律与实践的双重检验;在此基础上,严格对照行政法律法规,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全方位审查,既纠正了程序瑕疵,又规范了实体处理。正是因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得以在争议化解过程中,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充分证明,只有筑牢事实根基、严守法律底线,才能真正实现行政争议的高效化解,彰显行政复议制度“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法治价值。
|